高低溫試驗箱在運行中觸發 “超溫報警”,通常是設備為保護自身部件(如加熱器、壓縮機)和測試樣品而啟動的安全機制。遇到報警時無需慌亂,可按 “先停機排查→找原因→針對性解決” 的步驟處理,以下是 3 個最常見的故障原因及對應的快速解決方法:
啟動試驗后短時間內報警,顯示屏顯示 “當前溫度>設定上限溫度”(如設定 60℃,實際溫度飆升至 70℃+);
重新開機后,若未修改參數,報警會重復觸發。
目標溫度與保護溫度設反:部分機型需同時設定 “目標試驗溫度” 和 “超溫保護溫度”(保護溫度需高于目標溫度 5-10℃,如目標 60℃時保護溫度設 65℃),若誤將保護溫度設低于目標溫度(如目標 60℃、保護 55℃),設備升溫到 55℃就會觸發報警;
溫變速率設過高:如將升溫速率設為 20℃/min(遠超設備額定速率 10℃/min),加熱器超負荷工作,導致溫度失控超溫;
程序設定錯誤:多段程序運行時,某一段的溫度值誤設過高(如本應設 50℃,錯設為 150℃),設備按錯誤參數升溫后報警。
立即按下設備 “急停 / 停機” 鍵,待溫度降至室溫后,進入 “參數設定界面”;
核對 “目標溫度” 與 “超溫保護溫度”:確保保護溫度比目標溫度高 5-10℃(遵循設備說明書推薦值),若設反則重新調整;
檢查溫變速率:將速率調至設備額定范圍(通常 5-10℃/min,具體看機型參數),避免超負荷;
若為程序運行,逐段檢查程序內的溫度設定值,刪除或修改錯誤參數,保存后重新啟動試驗。
報警時顯示屏顯示 “溫度異常”“傳感器故障” 代碼(如 E02、ERR-TS);
實際腔體內溫度與顯示屏數值偏差大(如用溫度計實測 50℃,屏幕顯示 70℃),或溫度無規律波動后超溫。
傳感器接觸不良:溫度傳感器(通常為鉑電阻 PT100)的接線端子松動、氧化,導致信號傳輸中斷或失真,設備誤判溫度超上限;
傳感器移位 / 損壞:傳感器探頭未固定在腔體內的 “標準測試點”(如被樣品遮擋、貼在加熱器附近),檢測到局部高溫;或傳感器老化、內部元件損壞,輸出錯誤溫度信號。
停機并切斷設備總電源(確保安全),打開試驗箱側蓋或控制面板,找到溫度傳感器的接線端子;
用螺絲刀緊固端子螺絲,并用砂紙輕輕打磨端子表面(去除氧化層),重新插緊接線;
檢查傳感器探頭位置:將探頭固定在腔體內 “遠離加熱器、不被樣品遮擋” 的中間位置(參考設備說明書的傳感器安裝示意圖),避免局部測溫偏差;
若緊固、移位后仍報警,更換同型號傳感器(如 PT100),更換后開機校準溫度(用標準溫度計對比,確保顯示值與實測值偏差≤±2℃)。
報警多發生在 “高溫段運行 1-2 小時后”,且設備外殼(尤其是背部散熱口)異常發燙;
低溫運行時可能同時出現 “降溫緩慢”,高溫運行時溫度持續超溫,重啟后短時間內再次報警。
散熱風扇故障:設備背部的散熱風扇(給壓縮機、加熱器散熱)停轉或轉速變慢,熱量無法排出,導致內部元件溫度過高,觸發超溫保護;
散熱濾網 / 風道堵塞:長期使用后,散熱濾網積滿灰塵、絨毛,或風道被雜物堵塞,散熱效率下降,熱量堆積引發報警。
停機后觸摸設備背部散熱口:若感覺無風吹出或風力微弱,說明風扇故障,需檢查風扇電源線是否松動(緊固接線),或更換故障風扇(匹配同電壓、同轉速型號);
清理散熱濾網:取下設備背部的防塵濾網,用壓縮空氣吹凈灰塵(或用清水沖洗后晾干),若濾網破損則更換新濾網;
疏通風道:用細長毛刷清理散熱風道內的雜物(如紙屑、線頭),確保風道通暢;
恢復后開機測試:先空載運行 30 分鐘(不放入樣品),觀察溫度是否穩定、散熱口是否正常出風,無異常再放入樣品繼續試驗。
若報警后無法立即排查原因,可先按以下步驟減少損失:
第一時間按下 “急停鍵”,切斷加熱器 / 壓縮機電源,避免設備部件損壞;
打開試驗箱門,讓腔體內溫度自然降至室溫,取出樣品(若樣品怕污染,需用干凈容器收納);
若設備顯示 “硬件故障” 代碼(如 E01、ERR-H),不要自行拆解核心部件(如壓縮機、控制器),應聯系設備廠家售后,提供故障代碼和現象,由專業人員維修。
通過以上 3 個常見原因的排查,80% 以上的超溫報警問題都能快速解決。日常使用中,建議每月清理一次散熱濾網、每季度檢查一次傳感器和接線,可大幅減少報警概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